网上购物退货被骗(网购退款被诈骗,警察能追回来吗)
现在,网络消费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购物方式
大家都觉得,网购又快又方便还便宜,为啥还要去实体店买东西?
的确,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发展迅猛,
双11被淘宝挖掘,从单身狗的孤独日变成了全民狂欢的购物日
让无数美少女/妇们疯狂剁手
随之而来的还有双12、618年中大促等
更别提情人节、妇女节、春节、圣诞、新年等等各种节日……
全年下来,感觉身体已经被掏空了……
然而,在各种买买买的狂欢之后,随之而来的确实各种收到货后的烦恼:实物跟图片不一样
网络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合法权益遭侵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有数据显示,今年,发货问题、物流问题、客户服务、退款问题、退换货难、虚假促销、商品质量、疑似售假、货不对板、信息泄露,成为“2016年度全国零售电商十大被投诉热点问题。
快来看看这网购常见的五大陷阱,你中招了吗?
低价诱惑陷阱
最近,刘女士通过电商平台,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了一双皮凉鞋,收到货后感觉气味冲鼻,怀疑并非真皮,是假货,于是将鞋送至专业鉴定机构,经检测该凉鞋是人造皮革材质。随后在工商部门的协调下,根据“新消法”规定,刘女士向商家索取了三倍货款赔偿及快递费。
刘女士就是中了网购中常见的低价诱惑陷阱。在网站上,有些商家将许多产品以市场价的半价甚至更低的价格出售。这时,消费者就要提高警惕性了,在购买之前先想想为什么它会这么便宜。
高价奖品陷阱
有些不法网站利用巨额奖金或高价奖品诱惑吸引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虚假宣传陷阱
一些网站则通过提供夸大的产品说明甚至虚假宣传,吸引消费者点击购买。消费者要么购买到的实物与网上看到的样品不一致,要么则是在付款后发现商家已关闭服务器无法联系。
不予以退换货陷阱
在退货方面,消费者也容易遇到陷阱。虽然“新消法”规定七天无理由退货,但一些网站对售出的商品不承担“三包”责任、不予以退换货,却不明确告知消费者。
钓鱼网站陷阱
消费者应认清购物网站的真实性,并只接受货到付款或安全的第三方支付方式;同时,还要防范不法分子通过网络钓鱼或植入木马等手段盗取个人信息。
预防网购问题,从我做起
针对网购问题如何预防,消委会建议:市民网购时,首先应选择正规的电商平台。下单前,须看清促销规则,包括无理由退货范围、红包、消费积分和优惠券使用规则、退货退款方式及运费政策等,以免日后发生损失或纠纷。
要知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文规定消费者定做的、鲜活易腐的、部分数字化商品、报纸期刊以及根据商品性质并经过消费者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
在“双11”“双12”等网购高峰期间,消费者不要轻信最低价宣传,并做好延迟收货的心理预期。一旦长时间未收到商品,要留意交易系统自动打款时间,及时与商家沟通。
消费者网购时要养成留存证据意识,尽量保存好交易记录、聊天记录、广告宣传网页、产品介绍截图,并索要销售凭证。与商家产生纠纷后,可先通过电商平台投诉维权,如不能协商解决,可以向经营者所在地、第三方交易平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消协组织投诉举报。
网友如是说
@幸福双木林:淘宝购物真的不可靠了吗?最近看到一些报道,说网上购物陷井多,假货多。我身边的朋友也这么说,可我从网上看到一些自己喜欢的商品,却拿不定主意,到底是网购,还是从当地的实体店买。请大家给帮忙参谋一下。
@草根一杰:网购須谨慎,防备有陷阱。
@晒月光的猫咪丫:现在网购犹如丛林冒险,重重陷井、机关繁复啊~~~
微信代购要谨慎
对于网购而言,如今已经不仅限于淘宝,还有微信。根据调查发现,微信代购存在售假成风、变相传销、违法走私等种种乱象。
其实,微商是一个自媒体平台,做的则是朋友圈内的商务,它以移动端为主,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朋友圈加入营销元素,既丰富了生活,又结交了朋友,但是由于缺乏监管体制,使这种购物方式的交易风险极大,维权更是困难重重。
而面对微信代购的种种陷阱,消费者切不可“一时贪念”或“疏忽大意”,陷入泥潭,一定要理智分析、理性对待。1、量力而行,理性消费。2、精心选择,谨慎消费。3、学会维权,保障消费。
代购就是图个方便、便宜,但微信朋友圈内的代购,仅是一种委托关系,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并不适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所以消费者一定要树立维权意识,提高警惕。
今天的互动话题是
#你遇到过网购最让人生气的一件事#